特朗普“补贴大撤退”!为何储能躲过一劫?
2025-07-10
行家说储能
特朗普对美国绿色能源重拳出击:当地时间7月7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要求财政部根据《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OBBB法案)的规定,逐步取消风能和太阳能项目的联邦补贴,标志着美国能源政策向传统化石能源的全面回摆。
这一法案也是特朗普和马斯克的重要分歧点,将进一步重创美国可再生能源。该法案中为何仍保留储能ITC补贴?新增的FEOC条款限制,对于美国储能乃至全球储能供应链有何影响?
两大关键变化
▋储能税收抵免延至2036年
OBBBA法案对《2022 年降低通胀法案》(简称“IRA”)中包含的许多清洁能源税收抵免措施进行了重大修改。其中,电池储能系统主要受法案中第48E和45Y条的约束,这些设施的建设开始时间通常为2033年,并需遵守逐步淘汰的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法案将储能ITC补贴时间从2032年延至2036年,为储能行业提供了更长的政策支持窗口,减缓了退坡幅度。
▋新的FEOC限制
在储能领域,法案禁止受关注外国实体(Foreign Entities of Concern, FEOC)参与储能项目建设的限制生效。
FEOC条款通过对物质援助限制、采购比例限制机制、技术合作限制、股权穿透审查、审计与追诉期延长、安全港条款与合规时间表,将中国企业排除在储能补贴之外。
对于储能项目的建设或生产是否包含“来自被禁止的外国实体的物质援助”,将根据“物质援助成本比率”是否低于“门槛百分比”来判断。对于第48E条规定的储能技术,在2026-2030年建设时门槛百分比分别为55%/60%/65%/70%/75%;合格的电池组件的门槛百分比要求分别为60%/65%/70%/80%/85%。
注:材料援助成本比例是指储能项目建成后所有制造产品的总成本减去由被禁止的外国实体开采、生产或制造的成本,除以总成本所得。
影响几何?
▋短期抢装潮?储能投资不确定性仍存在
为何储能ITC补贴保留,而太阳能和风能没有?特朗普政府大力发展化石能源政策的战略动机是降低美国的能源成本和通货膨胀,吸引制造业回流。BNEF能源存储分析师Isshu Kikuma指出,这可能是因为,尽管现任政府并不认为从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的能源转型是一个值得追求的政策目标,但它确实重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值得注意的是,0BBB法案新增10亿美元拨款,明确允许用于电网可靠性建设、发电设施配套储能、输电基础设施升级,重点支持长时储能技术示范项目、极端气候应对能力建设、偏远地区微电网储能系统。
同时,由于光储项目的储能部分仍可持续享有30%ITC,加上工业、商业屋顶因高电价基础,在光伏补贴退坡的情况下,光储一体化项目或增多。
Isshu Kikuma表示,现在国内成本表中电池单元约占52%,因此由于从2026年开始对非禁止的外国实体门槛为55%,对于所有希望获得税收抵免的美国储能项目来说,许多开发商可能会急于在 2025 年底之前开始建设他们的项目,以避开这些限制。由于2025年内开工项目可豁免FEOC限制,大量存量项目正加速推进以赶上“末班车”。
不过,54%的对华电池关税暂停期将于8月12日结束,届时政策不稳定性风险加大,这可能进一步限制在美国国内储能投资能力。Wood Mackenzie最新报告指出,由于可能受到政策不确定性持续影响,美国电池储能市场部署量或将在2026年面临下降29%风险。
▋FEOC条款或冲击美储能电芯供应链
OBBB法案限制从被禁止的外国实体(PFEs)或受关注的外国实体(FEOCs)公司获得重大援助的项目的抵免额度。任何在2025年12月31日后开始建设的此类项目将无法获得任何抵免额度,且FEOC条款可能导致追溯征税。
该条款旨在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并推动本土化。但美国本土制造的成本远高于中国,且对中国锂电池的依赖度高(美国87.99%锂电池进口来自于中国),电池供应缺口大。替换中国设备可能导致项目成本增加30%-50%,且交付周期延长。
同时,FEOC规则的复杂性和严格性,使得合规成本极高,甚至可能导致项目无法获得补贴,或将直接影响海外电芯企业到美设厂意愿,进而影响美国电芯整体供给量和价格,从而导致储能电芯供应受到影响。
FEOC条款可能会阻碍外国直接投资(FDI)进入美国清洁能源领域,特别是那些与中国实体有现有联系的亚洲或欧洲公司。
▋门槛提高,中企或将进行深度战略调整
有分析指出,美国项目开发商为获取储能税收抵免(ITC/PTC),将被迫剔除中国供应链,对于已经在当地有产能布局的企业,或迫使其出让控股权。不过,由于中国储能产品的成本已经很低并还在下降,从中国购买储能电池可能意味着未来即使没有ITC/PTC,项目依然也能顺利进行。
对于中国储能企业来说,FEOC条款的收紧,不仅提高了其进入美国市场的门槛,也迫使已在美投资的企业面临巨大的合规压力和补贴损失风险。
中企或将进一步降低对美国市场的单一依赖,加强非美市场分散产能和市场布局,并加强对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前沿基础技术的研发投入,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提升供应链韧性与合规管理能力,建立多元化、有韧性的供应链体系。
往期精选:
又添2企!2025年储能融资已超50亿
13企“烧舱”!这把“大火”会烧到工商储吗?
1.2GWh!特斯拉等3企又拿储能订单
让更多人看到有价值的信息!
行家说储能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行家说储能 写留言
,选择留言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