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75Ah到587Ah:海辰储能技术路径背后的产业逻辑
2025-07-18
行家说储能
2025年,长时储能赛道加速扩容。
当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提升至15%-20%时,4小时以上的长时储能将成为刚性需求。行业研究显示,到2044年全球长时储能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2230亿美元(约合1.59万亿元人民币)。
然而,传统314Ah电池方案在1GWh储能电站中需超过100万颗电芯进行串并联,存在集成复杂度高、成本管控困难、安全可靠性不足等问题,亟需专用技术突破。
日前,海辰储能千安时专用电池 ∞Cell 1175Ah 全球量产问世,该产品精准针对长时储能的特殊需求,实现了从“通用产品”到“场景定制”的跨越。
大容量储能电池
但海辰储能推出量产的千安时专用电池∞Cell 1175Ah,绝非追逐风口的短期博弈,而是对“竞争力源于自主研发长期主义”理念的笃行,也是其在三年前精准预判并超前布局的具象印证。
回溯行业爆发的原点,2022年初280Ah电池的“火焰”,点燃了沉寂的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吸引大批二线动力电池厂商涌入储能赛道,更催生储能产业投资热:全年储能电池扩产项目达26个,总投资额突破3000亿元。
正是市场角逐增量时,海辰储能毅然立项投入开发1175Ah等大容量电芯产品,后期更衍生出1/2尺寸的∞Cell 587Ah,两者协同形成覆盖“多时长、多场景”需求的差异化产品矩阵。
当下随着行业回归理性,泡沫逐渐被挤去,行业从同质化内卷转向价值深耕转折期,基于前瞻性决定与持续研发投入,构筑技术壁垒,锚定长期价值或是企业行稳致远重要因素。
▋280Ah到587Ah,技术迭代背后的产业逻辑
当全球储能市场由“政策驱动”转向“价值驱动”,产品迭代速度直接决定厂商的生存半径。在这一趋势坐标系中,海辰储能的技术演进轨迹恰好是储能行业市场发展的缩影之一。
2021年,280Ah储能专用电池率先进入大型储能项目,首次将“高安全、长寿命、高效率”的实验室指标转化为可复制的商业交付标准,树立行业早期准线。
2022年,314Ah电池实现量产并批量出海,能量密度提升带来的系统级效率增益,验证了“单点突破到系统放大”的技术传导路径。
2023年12月,1000Ah+长时储能电池(现迭代为∞Cell 1175Ah)与适配4小时以上场景的6MWh+系统同步发布,20尺集装箱4列4簇架构的颠覆传统设计,开启储能系统到电芯正向开发的先河,让“长时储能”从蓝图变为可落地方案。
2024年12月,∞Cell 587Ah大容量储能电池发布,以最优尺寸实现安全、性能与经济性的平衡,其容量较∞Cell 1175Ah减半,却可共用同期发布的∞Pack平台和∞Power 6.25MWh 2h/4h系统平台,专门适配2小时场景,完成了不同时长产品的全面布局。
从280Ah到587Ah、1175Ah的演进,也折射出一套可被外部观测的“研发—产品—场景”闭环。当行业仍聚焦于单点性能竞赛时,海辰储能这套以场景为起点的技术逻辑已为下一轮竞争预埋了坐标,这也正是自主创新赋予的战略定力。
▋3900+项专利!合规门槛高企下的突围
储能产业的技术演进离不开一个开放协同、自主可控的技术生态。而企业对技术价值实现与商业保护,则高度依赖于前瞻、严密、全球化的专利布局。
以海辰储能为例,其坚持自主研发,锚定“全链条自主可控”的深层逻辑,通过持续加大在材料体系、电池设计、系统架构设计以及制造工艺突破等核心领域的研发投入,实现了储能产品在安全、能效、一致性、寿命、成本等核心要素上的重大突破,逐步形成独有技术生态。
截至2024年12月底,海辰储能全球专利申请量突破390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超690件,足迹遍布中、美、欧、东南亚等20余个关键市场,系统性完成100+件专利申请,形成广泛而深入的知识产权布局网络。
更重要的是,海辰储能的专利布局,从来不是简单的数量堆砌,而是一张覆盖全球的“技术防护网”。在全球储能市场知识产权纠纷频发、合规门槛高企的背景下,行业分析师指出,2025年专利防御能力转化为客户避险资产的策略已超越传统技术保护范畴,安全性与收益稳定性与技术参数同等重要。
与此呼应,海辰储能正通过系统性专利备案构建的防御体系,实现为客户规避底层经营风险。尤其是在大容量电芯领域更为突出:早在2022年9月,海辰储能相关专利布局便已启动,为后续大容量电芯的研发与市场拓展筑牢了知识产权基础。
其中,针对低导热高安全隔热技术、梯度热控应力适配技术、SEI 膜靶向修复电解液技术、BMS 双安全保障机制等核心突破点,海辰储能通过多维度专利组合,将完整的知识产权风险排查体系,融入到587Ah产品开发流程,从而有效降低了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SEI 膜靶向修复电解液技术
总体而言,基于海辰储能的原创产品和技术,其客户在全球范围内能远离知识产权风险,实现全球合规运营,从而享受项目带来的收益,也为储能行业的技术突破注入源源不断动能的同时,让全球客户在合作中更有底气、更具信心。
▋坚持做难事,坚定迈向技术高地
储能技术研发之路,从不是坦途。
开发门槛、验证周期、技术参数、安全保障……众多“大山”拦在企业前面,但从海辰储能过往的技术演进,产品落地,市场发展来看,其技术的投入与演变进程不仅验证了技术纵深投入到产品级输出,再到行业公共收益这一传导路径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海辰储能的研发节奏与量产节奏的高度耦合,构筑了电芯到系统的全栈能力,也为产业链提供了可直接引用的性能基准和工艺参考。“做难事,进窄门,创伟业。”企业锚定自主研发的征途,或许既能积蓄可持续成长力量,更为储能行业的未来注入创新动能。
海辰储能产品
往期精选:
共86MWh!2家工商业储能企业瞄准这一领域
抢滩欧洲!又有2企工商业储能新动作
罕见!宁德时代、比亚迪同时拿下全球矿业巨头
让更多人看到有价值的信息!
行家说储能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行家说储能 写留言
,选择留言身份